一、本质定位差异:专注细分市场 vs 主导全球市场
1. 专精特新企业
核心特征: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
市场定位:在细分领域建立技术或市场优势
典型代表:东莞某微型电机企业,全球市场份额15%
2. 制造业单项冠军
核心特征:长期专注特定领域,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
市场定位:全球市场的领导者
典型代表:珠海某打印耗材企业,全球市场占有率28%
专精特新是"小而美"的专家,单项冠军是"大而强"的霸主。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合理选择。
二、申报门槛对比:从“可及性”到“稀缺性”的跃迁
可见,“单项冠军”不仅是“专精特新”的升级版,更是经过市场长期验证的“终极形态”。
三、政策红利差异:从“普惠支持”到“重点扶持”
1.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:政策覆盖广,支持多元
适合阶段:初创期→成长期,需资源导入、品牌背书的企业
2. 制造业单项冠军:资源倾斜强,影响力大
- 国家级专项资金支持(部分达数百万元)
- 优先纳入国家级产业链“强链补链”工程
- 在IPO审核、并购重组中获重点推荐
- 获得国家级媒体宣传与行业话语权
适合阶段:成熟期,已在细分市场确立绝对优势的企业
四、广东企业如何选择?三类企业路径建议
类型一:成立2–4年,技术有亮点但规模尚小
→ 首选“专精特新”
建议先申报省级专精特新,积累政策资质,提升融资能力,同步完善市场数据与专利布局,为后续冲刺“小巨人”或“单项冠军”打基础。
案例:东莞某传感器企业,2023年获省级专精特新,2024年获Pre-B轮融资,正筹备申报国家级“小巨人”。
类型二:成立5年以上,主导产品市占率全国前三
→ 可同步准备“单项冠军”+“专精特新”
若已具备较强市场地位,建议在保持专精特新资质基础上,直接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,争取国家级资源导入。
案例:深圳某锂电池隔膜企业,连续三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,2024年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单项冠军。
类型三:服务型科技企业或平台型企业
→ 优先走“专精特新”路径
“单项冠军”主要面向实体制造产品,而“专精特新”对软件、解决方案、技术服务类企业更包容,更适合数字化、智能化服务企业申报。
五、协同发展:并非二选一,而是梯度跃迁
值得注意的是,广东省正推动“创新型中小企业 →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→ 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 → 制造业单项冠军”的四级梯度培育体系。企业不必非此即彼,而应将其视为一条清晰的成长路线图:
专精特新是“敲门砖”,单项冠军是“里程碑”。
许多广东企业正是通过“先拿专精特新、再冲小巨人、最终申报单项冠军”的路径,实现从区域龙头到全国领跑的跨越。
科泰集团(http://www.1ys1w.cn/)成立16年来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认定、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、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、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专利软著申请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、创新创业大赛、专利奖、科学技术奖、科技成果评价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。关注【科小泰】公众号,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!
- 上一篇:不是高新企业也能评?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中的5大认知误区澄清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