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微信月抛群免费,全国小姐兼职平台,同城信息约跑网,免费月抛群

不是高新企业也能评?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中的5大认知误区澄清

2025-08-18 15:02

  误区一: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才能申报?

  真相:不是必需项,但有高企资质更具优势。

  高新技术企业(高企)与“专精特新”属于不同体系的认定。高企侧重研发费用占比、知识产权数量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;而“专精特新”更关注企业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深耕、技术独特性及市场占有率。

  虽然高企在“创新能力”评分中更具优势,但非高企企业只要拥有核心技术、专利布局清晰、产品具备差异化竞争力,同样有机会通过认定。尤其在新材料、工业软件、高端零部件等“卡脖子”领域,不少非高企凭借技术突破成功入选。

  误区二:成立不满三年就不能申报?

  真相:原则上需满两年,但特殊情形可破格。

  根据广东省最新政策,申报企业原则上应注册成立满24个月。但对属于国家重点支持产业方向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或填补产业链空白的初创企业,经地市工信部门推荐并说明理由,可适当放宽年限要求。

  例如,2024年深圳某专注半导体封装材料的初创企业,成立仅18个月,但已获得天使轮融资并实现小批量供货,经专家组评审后成功纳入“专精特新”培育库。

  误区三:没有发明专利就过不了?

  真相:实用新型、软件著作权也可支撑,关键看技术应用价值。

  虽然发明专利在评分中权重较高(每项加3分),但《评价指标体系》同样认可实用新型专利、外观设计专利(特定领域)、软件著作权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形式。

  更重要的是,评审关注的是“知识产权与主导产品的关联性”以及“技术是否解决行业痛点”。例如,佛山一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虽无发明专利,但其10项软著+5项实用新型形成完整技术闭环,成功获批。

不是高新企业也能评?广东<a href=http://www.1ys1w.cn/fuwu/zhuanjingtexin.html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专精特新中小企业</a>认定中的5大认知误区澄清

  误区四:营收规模太小,申报没希望?

  真相:专精特新的本质是“小而美”,非“大而全”。

  “专精特新”重点扶持的是在细分市场具备“隐形冠军”潜力的企业。根据2024年广东评审实践,年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即可具备基本竞争力,部分技术领先企业即便营收不足千万,只要具备高成长性、高毛利率和明确市场前景,仍有机会通过。

  评审更看重“单位营收的研发投入强度”“细分市场占有率”“客户集中度”等质量型指标,而非单纯追求规模。

  误区五:只有制造业企业才能入选?

  真相:服务业、软件信息、检验检测等“四基”领域服务型企业同样可申报。

  尽管制造业企业占比超七成,但广东省明确支持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”的服务型科技企业。例如:

  •   专注于工业仿真软件开发的科技公司
  •   提供高端装备检测认证的技术服务机构
  •  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商

  只要企业服务对象为制造业核心环节,具备技术门槛和持续创新能力,符合“新颖化”和“专业化”标准,即可纳入申报范围。

  如何破局?三步走策略建议:

  1. 自我诊断先行:对照《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》,重点评估“创新能力”“专业化程度”“经营管理”三大维度得分潜力。

  2. 补齐短板材料:如完善专利布局、梳理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证明、优化研发管理制度文件。

  3. 借力专业辅导: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或园区平台,开展预审模拟与材料优化,提升一次性通过率。
 

  科泰集团(http://www.1ys1w.cn/)成立16年来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认定、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、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、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专利软著申请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、创新创业大赛、专利奖、科学技术奖、科技成果评价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。关注【科小泰】公众号,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!

阅读全文
免责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。

视频专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