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红利:为什么“万人计划”是科技企业抢人的关键抓手?
“万人计划”是国家为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设立的重点工程,涵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、青年拔尖人才等多个类别。近年来,政策持续优化,如:
1. 年龄限制松绑:部分领域领军人才年龄上限放宽至60岁,企业可吸纳更多资深专家。
2. 地方配套加码:如海南“南海英才”提供30万补贴,四川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额外资助20万。
3. 逆向申报监管趋严:2025年重点核查企业“突击申报”行为,合规操作成关键。
对科技企业而言,成功申报“万人计划”不仅能获得财政补贴(最高500万),还能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,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盟。
二、科技企业如何用“万人计划”实现人才跃迁?三大实战策略
策略一:精准锁定“可申报人才”,建立内部人才梯队
企业应系统梳理技术团队,重点识别具备以下特征的人才:
l 主导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;
l 拥有核心发明专利或国际标准;
l 技术成果已实现产业化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;
l 在行业具备一定影响力(如担任标准委员会成员、顶级会议评委等)。
建议设立“万人计划”人才培育专项,提前1~2年启动材料准备与成果梳理。
策略二:联合地方政府,争取“推荐+配套”双重支持
许多城市(如深圳、苏州、合肥、成都)已出台“万人计划”配套激励政策。企业可主动对接地方科技局、人社局,争取:
l 优先推荐名额;
l 配套科研经费(最高可达1:1匹配);
l 人才公寓、税收优惠、项目立项绿色通道。
案例:某AI芯片企业通过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,成功推荐CTO入选“万人计划”,获得市级配套资金800万元,同步获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。
策略三:包装“技术价值+社会贡献”,提升申报成功率
申报材料不仅是“成果罗列”,更是“价值叙事”。企业需协助人才构建清晰逻辑:
l 技术突破点 → 解决了什么“卡脖子”问题?
l 产业化成果 → 创造了多少产值或替代进口?
l 社会效益 → 是否推动行业标准、绿色低碳、国家安全?
建议聘请专业政策咨询团队进行材料优化,避免“重技术、轻表达”导致落选。
三、避坑指南:2025年申报新趋势与风险防控
避免“逆向申报”风险:部分企业临时高薪挖人申报,易被核查淘汰,建议提前1-2年布局人才梯队。
核心专利与行业标准成硬指标:纯论文型人才竞争力下降,企业需强化技术转化能力。
答辩策略更新:参考华为、联影等企业的“技术+市场”双轮驱动答辩逻辑。
四、中小科技企业也能赢:3个低成本高回报路径
不必担心企业规模小、资源少。以下路径适合初创或成长期科技企业:
1.“借船出海”: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共同申报,企业出场景、出数据、出成果,共享人才资源。
2.聚焦细分领域:在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领域(如传感器、精密仪器)打造“单项冠军型”人才形象。
3.提前布局青年人才:先申报“青年拔尖人才”,作为“万人计划”预备梯队,未来晋升路径清晰。
科泰集团(http://www.1ys1w.cn/)成立16年来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认定、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、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、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专利软著申请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、创新创业大赛、专利奖、科学技术奖、科技成果评价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。关注【科小泰】公众号,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!
- 上一篇:企业有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,在参与政府项目时有哪些优势?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