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知识产权服务:从“重申请”到“强运营”的全面升级
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“生命线”。2025年,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《关于深化知识产权服务赋能中小企业的实施意见》,推出多项创新举措:
1. 专利快速审查“绿色通道”扩容
• 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交的发明专利,符合条件的可纳入优先审查通道,审查周期缩短至6—8个月(常规为18个月以上);
• 支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量子信息等“硬科技”领域建立专项审查通道。
2.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加码
•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专利、商标质押获得贷款的,给予最高100万元贴息补助;
• 鼓励地方设立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基金,补偿比例可达50%。
3. 免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全覆盖
• 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通“中小企业服务专区”,提供免费专利检索、预警分析、布局咨询;
• 每年为1万家重点企业提供“一对一”知识产权体检服务。
4. 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扩面
• 鼓励高校、科研院所将存量专利向中小企业开放许可,企业可“先试用、后付费”;
• 对成功承接许可的企业,给予最高20万元技术转化补贴。
二、人才引进:从“拼重金”到“拼生态”
1. 高端人才“直评直聘”
• 人社部《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“直通车”的通知》(人社厅发〔2025〕35号)明确:科技型中小企业可直接推荐核心研发人员申报高级职称,不受学历、论文限制。
• 天津“海河英才”计划升级版提出:对承担“揭榜挂帅”项目的企业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引才补贴。
2. 青年人才“零门槛落户”
• 全国16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已将“双一流”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落户年龄放宽至45周岁;
• 福州高新区对毕业5年内来区创业的硕士、博士,给予3年累计最高36万元生活补贴。
3. 海外人才“一卡通行”
• 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试点“外国高端人才一卡通”,集成工作许可、居留许可、医保、子女入学等11项服务;
• 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。
4. 股权激励“税收递延”
• 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8号明确: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予技术人员的股票期权,可在行权后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,最高递延税额300万元。
三、平台对接:从“信息孤岛”到“一网通办”
1. “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”2.0版
• 9月1日上线,集成政策推送、需求发布、揭榜挂帅、融资撮合、仪器共享等12大功能;
• 企业填写一次信息,平台自动匹配可申报项目、可共享设备、可对接专家。
2. 重大科研设施“共享白名单”
• 2025年底前,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比例达到90%;
• 中小企业使用国家平台资源,费用按市场价30%收取,超出部分由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。
3. 区域产业大脑“揭榜”通道
• 广东、江苏、山东等制造业大省已上线“产业大脑”App,每月发布20个以上技术需求榜单;
• 企业揭榜成功即获得100万元—500万元财政研发券,可直接抵扣第三方服务费用。
4. 创新联合体“一站式”孵化
• 科技部、工信部共同认定2025年度国家创新联合体试点100家,中小企业可线上申请加入;
• 联合体提供小试中试、场景应用、首购首用等全链条服务,政府按服务费用30%给予补贴。
四、企业如何“应享尽享”?三大建议
1. 主动入库,夯实政策基础
确保在“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”完成登记,这是享受多数政策的前提。
2. 建立“政策专员”机制
指定专人跟踪科技、人社、知识产权等部门政策动态,定期申报项目。
3. 善用服务平台,精准对接资源
登录“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”(https://www.sme.gov.cn)和“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”,查询政策、申领服务券、提交需求。
科泰集团(http://www.1ys1w.cn/)成立16年来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认定、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、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、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专利软著申请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、创新创业大赛、专利奖、科学技术奖、科技成果评价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。关注【科小泰】公众号,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!
- 上一篇:“先使用后付费”科技成果转化新政:中小企如何零门槛获取高校专利?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