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险点1:知识产权权属不清或关联性不足
(一)政策依据:
《管理办法》第十一条:
“知识产权须为企业自主研发、受让或并购所得,且对主要产品(服务)发挥核心支持作用。”
(二)典型案例:
某企业使用股东个人专利申报,因无法提供专利权转让协议或独占许可协议被驳回。
(三)规避策略:
2024年12月前完成知识产权权属转移登记(转让协议需加盖双方公章);
提交《技术关联说明表》,图文结合展示专利在产品中的应用场景。
风险点2: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
(一)政策依据:
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》第四章:
“研发费用应通过辅助账单独归集,未按规定归集或比例不足直接取消资格。”
(二)常见错误:
将生产人员工资、普通设备折旧计入研发费用;
委托研发费用未保留银行付款凭证及合同。
(三)规避策略:
2024年起按项目设立研发费用辅助账(参考官方模板);
委托外部研发的,需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并在“全国技术合同登记系统”备案。
风险点3:材料逻辑矛盾
(一)政策红线:
《工作指引》明确:
“研发项目、知识产权、科技成果转化、高新技术产品须形成完整证据链。”
(二)典型问题:
研发项目立项时间为2024年,但对应的知识产权申请日为2023年(时间倒挂);
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文件未体现与研发项目的关联。
(三)规避策略:
使用“研发项目-知识产权-成果转化”映射表(如下图),确保时间轴与技术领域一致;
科技成果转化材料需包含用户报告、销售合同、检测报告“三件套”。
风险点4:人员资质不达标
(一)政策要求:
《管理办法》第十条:
“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不低于10%,且需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。”
(二)高危场景:
科技人员中包含实习生、劳务派遣员工(不计入总数);
社保缴纳单位与申报主体不一致(如母公司代缴)。
(三)规避策略:
2024年7月前完成人员架构调整,确保社保、劳动合同、岗位说明“三统一”;
为兼职技术专家单独建档,留存每周到岗记录及薪资支付凭证。
风险点5:审计报告与申报数据不一致
(一)政策原文:
《工作指引》第六章:
“专项审计报告披露的研发费用数据,需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、财务报表一致。”
(二)致命错误:
审计报告中的研发费用比税务申报数据高20%以上;
未披露审计机构资质(需在认定办备案名单内)。
(三)规避策略:
优先选择近三年参与过高企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。
科泰集团(http://www.1ys1w.cn/)成立16年来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认定、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、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、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专利软著申请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、创新创业大赛、专利奖、科学技术奖、科技成果评价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。关注【科小泰】公众号,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!